核心提示:(最常见的花类中药材指南)十大具有药用价值的花什么花有药性,十大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名单如下:菊花、金银花、红花、三七花、鸡蛋花、曼陀罗、百合花、密蒙花、合欢、旋覆花,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。
(最常见的花类中药材指南)十大具有药用价值的花什么花有药性,十大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名单如下:菊花、金银花、红花、三七花、鸡蛋花、曼陀罗、百合花、密蒙花、合欢、旋覆花,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。
1金银花
金银花,学名忍冬,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,含绿原酸、异绿原酸等有机酸,以及木犀草素、忍冬苷等黄酮,此外还含有挥发油、皂苷、肌醇、齐墩果酸、胡萝卜苷等成分,具有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的功效。金银花入药部位的性状特点:呈棒状,上粗下细,略弯曲;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,密被短柔毛。花萼绿色,先端5裂;放者花冠筒状,先端二唇形;雄蕊5个,雌蕊1个;气清香,味淡、微苦。查看详细
所在地(地图):
2菊花
菊花,又名秋菊、陶菊等,为菊科、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,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,花中四君子(梅兰竹菊)之一,也是世界四大切花(菊花、月季、康乃馨、唐菖蒲)之一。菊花品种繁多,花色多样,花色则有红、黄、白、橙、紫、粉红、暗红等,五彩斑斓,绚丽多姿。菊花株型优美,花絮端庄,花开繁盛,品格清爽傲雪,每到秋后赏菊时节便吸引大批赏花人士。查看详细
所在地(地图):
3红花
红花,别名:红蓝花、刺红花,菊科、红花属植物,干燥的管状花,橙红色,花管狭细,先端5裂,裂片狭线形,花药黄色,联合成管,高出裂片之外,其中央有柱头露出。具特异香气,味微苦。以花片长、色鲜红、质柔软者为佳。主产河南、湖南、四川、新疆、西藏等地。红花的花入药,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,有助于治经闭、痛经、恶露不行、胸痹心痛、瘀滞腹痛、胸胁刺痛、跌打损伤、疮疡肿痛疗效。有活血化瘀,散湿去肿的功效,避免孕妇使用,否则会造成流产。查看详细
4曼陀罗
曼陀罗,又称曼荼罗、醉心花、洋金花等,是茄科、曼陀罗属植物。曼陀罗茎粗壮直立,株高50-150cm,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,直立,有短梗,花色因品种不同而呈白色、红色、紫色等,花期6-10月,果期7-11月,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洲,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,生长于住宅旁、路边或草地上。曼陀罗具有很大毒性,全草有毒,人一般中毒为误食曼陀罗种子、果实、叶、花所致,故而一定要小心注意。查看详细
5三七花
三七花,为五加科植物中药三七的花蕾,而三七也叫田七,所以三七花也可以叫田七花。三七花性味比较甘、微苦,具有平肝清热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临床上很多人用三七花来泡茶喝,但它并不适应所有的人群。它主要用来清热解毒、祛痘除疮,用于由血热湿毒引起的青春期座疮,口边气泡、咽喉炎、牙周炎等。三七花主要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查看详细
6鸡蛋花
鸡蛋花,别名缅栀子、蛋黄花,为夹竹桃科、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鸡蛋花小枝肥厚多肉;叶大,厚纸质,多聚生于枝顶,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;花数朵聚生于枝顶,花冠筒状,外面乳白色,中心鲜黄色,极芳香,花期5~10月。鸡蛋花夏季开花,清香优雅,落叶后,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,其状甚美。需要注意的是,把鸡蛋花的叶子摘下来后,从断裂处枝干会流出白色的汁液,这是有毒的,注意不能触碰误食。查看详细
7百合花
百合,又名强蜀、番韭、山丹、倒仙、夜合花等,是百合科、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,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、欧洲、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,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,其中55种产于中国。百合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,并备观赏价值,其鲜花含芳香油,可作香料;鳞茎含丰富淀粉,是一种名贵食品,亦作药用,有润肺止咳、清热、安神和利尿等功效。查看详细
所在地(地图):
8密蒙花
密蒙花,也叫做蒙花、小锦花、黄饭花等,是马钱科、醉鱼草属灌木植物。密蒙花叶片对生,纸质,呈狭椭圆形、卵状披针形或者长卵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通常全缘,较少有锯齿。密蒙花在每年的春季绽放,3-4月份是它的盛花期,花朵数量丰富密集,多为顶生伞状花序,颜色从紫堇色变为白色、淡黄色或桔黄色。密蒙花是有毒的,但是它毒性很小,一般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,并且在观赏、药用、染色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。查看详细
9合欢
合欢,又名“马缨花”、“绒花树”,为蔷薇目、豆科、合欢属落叶乔木。合欢树高度可达16米,树冠开展,小枝有棱角,嫩枝、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叶小,早落;花粉红色,花萼管状,长3毫米;花冠长8毫米,裂片三角形,长1.5毫米,花丝长2.5厘米,花期6-7月,是城市行道树、观赏树。查看详细
10旋覆花
旋覆花是菊科旋覆花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短,横走或斜升,有多少粗壮的须根。茎单生,有时2-3个簇生,头状花序径3-4厘米,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;瘦果长1-1.2毫米,圆柱形,花期6-10月,果期9-11月。旋覆花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咳嗽,痰饮蓄结。胸膈痞满,喘咳痰多,呕吐噫气,心下痞硬等病症。常用剂量为3-9克。该品温散,故阴虚劳咳、津伤燥咳者忌服;又因本品有绒毛,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,故须包煎。查看详细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入驻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,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zhuoshangwu888@126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